陜西日報 | 陜煤集團:深化改革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發布時間:2025-08-01       瀏覽量:4036      分享到:

陜西日報 2025年7月31日 4版
7月下旬,省國資委系統公布的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顯示:省屬企業煤炭產量同比增長5.9%,省屬企業運營的煤炭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優于全國平均水平。這得益于我省煤炭產業龍頭企業——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陜煤集團”)的發展活力和產業韌性。陜煤集團在2025年半年工作會上,發布了上半年生產經營數據:實現營收2275億元,利潤180.4億元,完成投資160.3億元,同比增長52.3%,煤炭、化工、電力等實物量指標分別同比增長1.5%、4.5%、3.4%,這一成績來之不易。面對市場有效需求不足、產業結構變革等多重挑戰,陜煤集團展現出產業規模穩健增長、結構不斷優化、質效持續提升的良好經營態勢,其背后,是陜煤集團通過深化改革,不斷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為進一步加速發展注入了信心和決心。陜煤集團聚焦主業延鏈補鏈強鏈,優化產業鏈條,增強配套能力,已形成煤炭、化工、鋼鐵、電力、裝備制造、建筑建材、鐵路物流、科技、金融、現代服務等多元互補的產業格局。今年以來,陜煤集團因時因勢調整資源配置,充分發揮產業協同配套優勢,一系列有力舉措激發發展潛力。制定《高效協同工作指導意見》,加強產選運銷各環節有效銜接,原煤含矸率同比降低3%,混煤平均熱值同比提高83大卡,建立煤炭銷售評級兌現激勵機制,從兌現率、貨款支付、商務糾紛、客戶資信等多維度對客戶動態評級,制定預期優惠政策,穩定區域市場,上半年自產煤銷量1.3億噸,同比增加355萬噸,以銷量的穩定增長保障產能的有序釋放。電力板塊構建“三種電量+兩個市場”體系,推動跨省、跨時區外送電力貿易實現新突破,上半年創收5400萬元,綠電交易用戶達1538家。化工、鋼鐵、建材等產業采取科學柔性生產機制減虧增盈,實現集團整體效益最大化。著力穩市場、穩預期,強化系統治理、優化生產調度,煤、電、化、鋼上下游產業聯動協同,完成內部協作280億元,同比增長9%。一系列有條不紊的工作,讓陜煤集團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依然信心十足、穩健前行。陜煤集團堅持落實全省能源“穩、控、轉”和打造4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工作部署,今年謀劃重大項目99個,其中重點項目73個,總投資4100億元,年度投資32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占省國資系統的25%,占省級重點建設項目投資的6.7%。7月4日,陜煤集團榆林化學與11家金融機構簽約,該公司1500萬噸/年煤炭分質清潔高效轉化示范項目烯烴、芳烴及深加工工程獲批銀行貸款額度1068億元,在集團內首次實現無擔保信用融資,充分彰顯了金融市場對陜煤集團穩健經營能力和戰略轉型成效的高度認可。陜煤集團正以重大項目的加速突破,生動踐行服務國家能源安全與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戰略使命。一批重大項目取得關鍵進展,6個超超臨界燃煤發電項目有序推進,益陽電廠三期提前2個月建成投運,度電煤耗257.9克/千瓦時,較行業平均值低15%;中能袁大灘煤礦產能核增至1000萬噸/年,集團千萬噸級礦井總數增至8對;研究院儲能動力電池、恒神高性能碳纖維即將試生產,有效加快集團戰新產業培育,截至目前,戰新產業投資占比達45.4%。在高質高效加快推進重大項目落地的基礎上,陜煤集團始終堅持在毫厘之間挖效益。從項目論證、集體決策,到動態管控、執行監督,該集團全流程突出“嚴、細、控”總要求,14個項目概算較估算審減7.7億元,298個招標項目較概算節余21.2億元。上高和汨羅“打捆”招采鍋爐、汽機、發電機三大主機,招采價較概算降低5.2%,益陽三期較概算節約投資近10億元。投資引導作用日益凸顯,產業轉型升級動能持續增強,重大項目投資建設為陜煤集團增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當前,陜煤集團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任務完成93.9%,自去年在省國資監管系統率先完成總部“三定”改革以來,該集團持續深化“三定”改革成效并完成所屬單位改革考核驗收,全集團部門設置、人員數量、中層職數分別下降13.4%、18%、28.9%。機構設置和人員數量上,陜煤集團突出精簡高效,堅持深度暢通崗位晉升通道。139名管理人員通過競爭上崗,新提拔和使用中層干部“80后”占比36.7%,“新八級工”制度加快落地,296名技能人才晉升為技師、高級技師。在此基礎上,陜煤集團結合崗位職責、業務流程調整和問題整改需要,全力推進制度“廢改立”工作,實現制度體系與業務流程同頻再造。全集團修訂制度4731項、新增1214項、廢止1086項,其中,集團總部修訂和新建175項、廢止60項,推動流程優化、管理合規、效能提升。治理效能加速釋放,戰略布局縱深推進。陜煤集團改革重心逐步向提升國有資本配置效率與核心競爭力聚焦,立足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該集團調整5戶企業管理關系,有序退出6戶企業股權,劃轉2個光伏項目股權和管理權,持續推進管理層級壓減、非主業有序退出。圍繞治虧目標出臺七方面22條措施,26戶企業扭虧為盈,53戶企業同比減虧9.9億元,為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注入動力活力。改革從以上率下到全面深化,陜煤集團以系統思維解決問題、尋求突破,在企業治理現代化轉型中邁出堅實步伐。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讓新質生產力撬動發展活力。“超大斷面煤巷智能快速掘進關鍵技術與裝備”項目創新研發出世界首套鉆錨一體化智能快掘成套裝備,超大斷面(41.25平方米)巷道月進尺穩定在1500米以上,生產班作業人數降低50%以上,采煤工作面形成周期縮短60%,有效破解煤礦采掘失衡難題,實現我國掘進技術與裝備的重大突破。“煤炭綠色管道輸運及高效利用工業化成套技術”首創“綠色低碳高效”煤炭物流新模式,攻克了長距離、高落差煤炭管輸堵塞泄漏等難題,打造了全球運距最長、輸量最大的管道輸煤工程,實現煤炭綠色輸運生態優先、技術自主、效益協同。“面向低碳冶金的蘭炭定向制備與高效應用技術開發”實現蘭炭資源在高爐煉鐵過程中綠色、高效利用,優化燃料結構、降低碳排放,推動行業向綠色低碳轉型升級……2025年上半年,經省科學技術廳公示,陜煤集團5個項目獲2024年陜西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1個項目獲二、三等獎,獲獎數量和質量創歷史最高水平。聚焦新興產業落地和價值創造,陜煤集團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礦用高分子材料等6款產品產銷量提升,甲基芳香醚等4款產品市場份額持續擴大,“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成為集團加快產業結構升級的主基調。上半年,陜煤集團科研投入21.4億元,新產品產值111.2億元,貢獻率4.9%,科技成果轉化收入8.9億元,同比增長165%。科技創新帶來的不僅是成本優勢、技術領先,更是難以復制的核心競爭力,是陜煤集團實現內涵式增長、塑造未來格局的關鍵支點。新質生產力正在這片深厚的產業土壤上加速孕育、破土而出。站在“十四五”規劃即將收官、“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的關鍵節點,陜煤集團正以能源領域“壓艙石”的擔當和產業鏈“排頭兵”的作為,在服務國家能源安全、推動陜西高質量發展、助力現代化建設中大展宏圖、勇往直前。(沈謙 雷添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