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特燃院堅持經營支撐研發的總體思路,持續將“四種經營理念”這一方法論貫通落實到科技創新和改革發展各項工作當中,精準施策、精準發力,不斷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
圍繞降本增效,用“緊日子”過“好日子”
深化全面預算管理,合理分配資金計劃與使用,從嚴審批資金支出,每月下達部門預算控制指標,與月度績效考核掛鉤,最大程度壓降運行成本。大力推進集采工作,與物資集團榆通公司建立了長協合作,辦公用品全部從陜煤物資商城采購,與市場同質產品價格降低3%。主動把神木煤化工公司“算賬文化”運用到企業運行的方方面面,細化落實控費降本措施,截至3月底,“十項費用”同比節支率達10%,水電節能率8%,后勤外委費用降低20%左右。完善內控制度體系,修訂了《費用借支及報銷管理辦法》《資金計劃及對外付款管理辦法》等制度,調整了部分報銷標準,優化了資金管理流程,不斷夯實風險防控根基。
圍繞科技創新,用“賺錢”思維去“花錢”
堅持以經濟性和產業化為研發目的,通過成立科研情報小組、組織項目大討論,增強對技術或產品的市場變化趨勢和容量的收集、研判,及時叫停一些純學術性、短期難以見效的課題,集中研發力量和資源投入到高附加值技術研發當中,以期快速形成創收渠道。推行項目化管理,建立定期項目推進會機制,加強進度落實與糾偏改進,及時調整研發方向和思路,并加大對項目負責人和成員的考核激勵與收益分成,明確了各方主體權責,爭取在最短時間內進入生產應用。聚焦內部產業鏈協同,與陜煤集團有關生產企業聯合開展了系列催化劑定制化研發,成果轉化后可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和對外依存度,實現內部自主產品替代,預計年創造效益約3000萬元。
圍繞市場開發,用“乙方”思維做“甲方”
突出效益導向,積極營造良性營銷格局,充實了專職銷售隊伍,引導全員參與銷售工作,通過發動自身社會關系、“走出去”獲取有價值的市場信息、對準需求開發客戶,盡最大努力為企業創收。深化“協同增效年”行動,打通了與富油公司的內部科研共享平臺建設通道,實現了實驗場地、設備及人員共享,一季度取得對外技術服務收入70余萬元;與富油公司聯合推進變壓器油品牌創建工作,面向陜煤集團內外部電力生產企業廣泛調研和對接,目前初步開發了漢中、河南等地客戶,并初步達成合作意向。
圍繞科研布局,用“營銷”思維抓“生產”
堅持以填補市場空缺、布局前沿技術為重點,積極探索混合二甲酚分離技術產品、煤瀝青基碳材料產品、煤焦油制芳烴產品等研發方向,努力在延伸產業鏈、豐富產品結構、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取得突破。同步推進大宗化工原料向實驗室化學試劑等細分領域延伸,通過與國藥試劑等品牌供應商進行深入溝通對接,目前已完成陜煤集團內部有關化工產品的初步預制工作,正在積極探索OEM供應商、化工原料定制化生產等合作事宜。